乱世佳人:让时间飘成一段光阴!

2023-11-30 11:54

终于把电影《乱世佳人》看完,这部1940年上映的电影储存在我的硬盘里面已经有好多年了,之所以迟迟未看,因为在1985年参加高考完后的暑期开始看,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才看完,很多的情节至今仍记忆犹新,我记得是在图书馆把这套书看完的,经常是晚饭后过去,她就在那儿等着,无人问津。

我读书有个癖好,就是喜欢几本书同时看,实际上像这样的长篇巨著,要一口气读完,也的确冗长沉闷,我还记得交错在一起读的还有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静静的顿河》、《悲惨世界》(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这是雨果的代表作,实际上我认为他写得最好的是《九三年》),等等。

虽然这不是侦探小说,但是整个情节和结果都知道了,也就没有再去看电影的欲望。

直到最近《每天听本书》节目中听到《乱世佳人》上下两集的讲解,又勾起了我对那个夏天遥远的回忆。

电影《乱世佳人》和小说《飘》,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主要的区别,在电影里,大时代只是背景的衬托,讲述的还是女主角斯嘉丽的三段婚姻故事,请注意我的用词,是婚姻,而不是爱情,一个心怀虚幻梦想的任性而执着的女人,在身临绝境的时候所骈发出来的洪荒之力,我脑海里萦绕不去的影像就是上集的结尾画面:

满目苍夷的旷野上,斯嘉丽像野兽般啃吃从地里扒出来的一根小萝卜,然后傲然屹立的背影。

我相信坚韧不拔的精神必须有某种甚至数种强大的欲望来支撑,自私、占有、贪婪、金钱、奢侈、爱欲、权力……

自古红颜多薄命,太娇贵了,就经不起风吹雨打,瑞德最敬佩的梅兰尼,例如在电影结束的时候去世了,而费雯·丽把斯嘉丽庸俗的一面表演的淋漓尽致,庸俗不是一个贬义词,就像清高是一个中性词一样,但自命清高又阮囊羞涩,那绝对是一个贬义词,这就跟俗不可耐却又自以为是一样。

庸俗是人类的原始共性,带来更旺盛的生命力,我敬佩的罗振宇先生在一个演讲中,声称自己以商人为荣,以文人为耻,我深以为然,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庸俗的人,日子都过得比自己好,那就要好好反思一下庸俗的真正含义了。

瑞德被斯嘉丽的庸俗所吸引,且又因此而痛苦不堪,最后愤然离去,斯嘉丽的反应也很庸俗:明天再说吧!

庸俗本身就是一种力量,实际上庸俗可以让许多难题迎刃而解。

读小说《飘》又是另外一种感受,Gone with the wind,是对一个大时代的回忆,出现许多的人物,演绎了许多的故事,悲欢离合,爱恨情仇,兴盛衰败,沧海桑田,随着时间的流逝,最终都会烟消云散,但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会被后世所铭记,所以,电影演绎的是大时代里的小故事,而小说是通过小故事去展现大时代。

名著的力量就是能够给读者沉浸式的体验,能够让读者穿越时空,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欢乐、共患难,就像一瓶老酒,需要慢慢的品咂,切切的参与,细细的体味,仿佛从中又获得了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。

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平淡,而且每天都在重复毫无创意的工作,但我在这些皇皇巨著中,穿越到不同的年代,以不同的身份,经历不同的生活,掩卷长叹,恍如隔世,死去活来之际,仿佛获得一次又一次的生命。

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更像是快餐,这毫无贬抑的意思,我每天都在吃快餐,没有快餐的话,我们甚至不知道生活和工作是否能正常地继续下去?

快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,用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,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,把名著改编成电影,同样也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。

原著很琐碎,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唠唠叨叨一大段,看着看着烦了,直接翻过去三、四页纸,情节依然接得上,在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,我想越来越少的人会去看文学原著,也正是这个原因。

我们的生活难道不就是琐碎的吗?我们每天能干什么大事情呢?文学名著不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的小事情和小人物,让我们这些读者穿越时空,沉浸到作者所构建的世界里面去吗?

我们不能抱着吃快餐的心情去啃一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,不仅会暴殄天物,实际上反而会觉得索然无味。

吃快餐,是一个时间的概念。

读名著,是一个光阴的概念。

在商业社会,时间就是金钱,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纳入时间的维度,在古汉语中,我找不到时间这个词,古人叫光阴。

光阴跟时间的差别,就在于不讲究商业价值,而是跟生命的本质有关。